【 xiumi360.com - 戰役大全 】
上甘嶺整個戰役中國軍隊死亡人數是7100人,傷殘8500人;聯合國軍死亡11300人,傷13600人。據統計,在上甘嶺戰役中,僅僅是志愿軍運輸的人員就傷亡了1700多人,這其中就有一半以上是渴死的,即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志愿軍憑借自身的精神也還是最終獲得了本次戰役的決定性勝利!
上甘嶺戰役雙方傷亡人數
據赫爾辛基軍事學院披露的資料,1952年11月25日,“上甘嶺戰役”結束。在這次驚天動地的大血戰中,在只能夠放兩個連的高地上,中國軍隊先后投入了兩個精銳野戰軍的9個團,另加2000新兵,11個炮兵營,一個火箭炮營。共4萬三千多人,共產黨方面一共打炮彈45萬發。
聯合國軍方面投入步兵10個團零二個營,空降兵一個團,另有一個編練師,四個新兵聯隊,共6萬2千人,消耗炮彈1千9百萬發,航彈五千枚。許多中國人不是被打死的,是被炮彈震死的。
整個戰役中國軍隊死亡人數是7100人,傷殘8500人;聯合國軍死亡11300人,傷13600人。傷亡比為1:1.6。在一塊長僅2700米,寬1000米的狹小地域內,雙方10萬余人拼命廝殺,43天時間里共有4萬零600名士兵倒在這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上甘嶺戰役絞肉機”之戰!
克拉克說:“這是朝鮮戰場的凡爾登”;林彪說:“上甘嶺是肉磨子!”中國軍隊的第15軍,后來被挑選改編為中國空降第一軍。
上甘嶺戰役的影響
“五次戰役”后,中國軍隊認識到了自己能力的局限,認識到在目前的后勤裝備下就算發動反攻也不能鞏固所得成果,于是放棄了計劃中的“第六次戰役”,開始一方面在前沿固守,一方面大力改善后勤和裝備。蘇式武器也是在這時候開始才大量裝備部隊。從1951年下半年到1952年下半年的一年里,中國軍隊只是發動過戰術反擊,沒有發動過戰役反攻。但美軍并沒有停下來,而是依靠絕對優勢的火力步步緊逼。中朝軍隊奮勇抗擊,朝鮮人民軍還打出了“血嶺”,“傷心嶺”這樣的戰例,使得美軍每進一步都付出慘重的代價。李奇微嘆息:按這樣的速度至少要20年才能到達鴨綠江。
這句話里有2個含義,一是說明了美軍損失慘重,得不償失;另一方面也看出美軍還是緩慢地向前推進的,“血嶺”,“傷心嶺”最后都落入了美軍之手。慘重的看不到勝利的損失使得美國的政治家們迫切希望早日從朝鮮脫身,越來越不鼓勵前線士兵用鮮血去換來荒無人煙的山頭,但美國軍人的榮譽感使得前線美軍將領還是希望用武力奪取徹底的勝利。
于是,當時的美軍前線指揮官范弗里特提交了一份大規模進攻的計劃,被上級否決。范弗里特不肯死心,經過修改,又提出了一份比較小的計劃──用兩個營的兵力花5天時間進攻上甘嶺。假如計劃得逞,再提出下一個計劃。但結果大家都知道了,美國慘敗,而中國打出了一個“千歲軍”──15軍,還打出了一個“上甘嶺精神”。
“上甘嶺戰役”的意義不在軍事上而是在政治上。有的人把“上甘嶺戰役”說成是我軍生死悠關的一戰,其實是夸大了。上甘嶺是五圣山的前沿陣地,是它的大門,而五圣山的確是不可放棄的戰略要地,但五圣山要比上甘嶺高一倍多,在五圣山和上甘嶺之間還有好幾座山,即使我方丟失了上甘嶺,問題也不是太大。
但我方的堅守向全世界證明了中國軍隊的實力,就是中國軍隊有能力守住任何想守住的陣地。美軍從此死了打到鴨綠江的心,再也不發動營以上的大規模進攻了。
在艾森豪威爾就任美國總統后,范弗里特在自己離任回國前又進行了最后一次試探,以一個營的兵力進攻我一個排固守的“丁字山陣地”。美軍在類似的高地上舉行了7次演習,制訂了完美的陸空聯合作戰計劃,邀請了有關高級軍官和記者旁觀,但在一天的進攻中連我陣地的邊都沒碰到,就被我軍輕松地打了下去。從此美軍再沒發動過任何主動進攻。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源自網絡,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存儲mp3等牽扯版權的文件,文字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jstoo.cn/lishi/13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