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umi360.com - 皇帝大全 】
宋神宗,慶歷八年(1048年)四月生于濮王宮,初名趙仲,是英宗與高皇后之子。1066年12月,纏綿病榻的英宗冊立長子趙頊為皇太子。次年正月,英宗病逝,趙頊繼位,即宋神宗,次年改元熙寧。
宋神宗趙頊簡介
神宗即位時,年僅20歲,正血氣方剛,很有銳意改革、興利除弊的斗志。此時北宋王朝已經走過了百年歷史,許多政策的弊病和社會問題都凸現出來。在國內,積貧積弱的局勢日益嚴重,社會矛盾尖銳,各地起義不斷;在邊境,遼和西夏虎視眈眈,宋朝不僅邊防疲弱,而且每年都要給遼、夏兩國巨額的“歲貢”,國家早已不堪重負。神宗深知,必須用激烈的方式革除弊政,才能真正實現大宋王朝的中興。他一上臺,就下求言詔,廣泛聽取建議,并決心尋找一個有膽識有才干的人來協助自己完成改革。在眾多大臣中,神宗看中了才識卓絕的王安石。
其實神宗在做皇子時,就很傾慕王安石,可惜無緣得見。他稱帝之后,就立即下詔,任王安石為江寧知府;數月之后,又召他入京,命為翰林學士,兼侍講,這樣就為啟用王安石變法鋪平了道路。熙寧二年(1069年)二月,神宗又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即副宰相;第二年,任他為宰相,由此,神宗與王安石君臣主持的變法行動就正式開始了。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王安石變法”,因為此事發生在熙寧年間,所以又稱“熙寧變法”。
在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提出并推行了一整套新法,主要分為“富國”“強兵”和改革科舉制度三部分。富國部分包括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和市易法等。強兵部分包括置將法、保甲法和保馬法等。改革科舉制度主要是以經義取士,應試者不再考詩賦、貼經、墨義之類,而以《詩》《書》《周禮》《周易》和《禮記》為本經,以《論語》《孟子》為兼經,以便消除那種“閉門學作詩賦,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習”的狀況,同時也為施行新法培育人才。王安石還對太學進行了改革,實行“三舍法”,即初入學的為外舍生,不限名額;經過考試后升為內舍生,限額200人;再經考試后升為上舍生,限額100人。上舍生中品學兼優者可不經考試直接授予官職,這一措施也是旨在發掘各方面的人才。
王安石的變法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地主豪強對農民的剝削,促進了農田水利事業的發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也加強了宋朝的軍事力量,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改革家王安石,后來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改革本來就是一件非常艱難的事,加上新法本身有許多不足之處,所以它遭受了空前激烈的發對。
改革派內部也出現了分裂,尤其是他的好友司馬光和他引薦的新秀蘇轍等人也站到了反對者陣營中,這些都讓王安石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在眾人的反對聲中,神宗皇帝也對變法產生了疑慮,以致他與王安石在政見上產生了分歧,這對王安石更是沉痛的打擊。
神宗迫于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眾多大臣的壓力,兩度罷免了王安石,不過他并不想讓新法像仁宗時期范仲淹的“慶歷新政”那樣半途而廢。這樣從王安石離任到神宗去世,10年間神宗獨自苦苦支撐著“新政”。為了避開眾人的反對,他將部分新法改頭換面后再推行下去,以改革官制與強化軍兵保甲制度為改革重心。后人將此稱為“神宗改制”。
神宗改制,與王安石變法的目的是一樣的,都是要富國強兵。但是他在施行的過程中,不敢觸犯上層集團的利益,這樣的改革就沒有王安石徹底。富國政策的結果,就是將財政負擔都轉嫁到下層百姓身上。這樣一來,國庫是充盈了,百姓卻更加貧困了,社會矛盾也難以緩和。
神宗在治內的同時,也非常關注宋朝的邊事。他一反宋朝自真宗以來對遼與西夏的妥協退讓,以強硬的態度對付虎視眈眈的鄰邦,并立志要統一中國。他在位期間,親自主持了兩次大的軍事行動,一次是對交趾的反擊戰,一次是對西夏的討伐。
交趾位于今越南北方地區,自仁宗末期以來,就時時侵擾宋朝邊境。熙寧八年(1075年)九月,交趾進攻廣西路的古萬寨(今廣西扶綏)。十一月,交趾出動6萬大軍,分水陸兩路大舉進攻廣西路(今廣西)。熙寧九年(1076年)二月,神宗派郭逵領兵抗擊交趾軍。宋軍連連取勝,收復了不少失地,于十二月攻入了交趾國內,迫使交趾國王李乾德奉表投降。此后,交趾再也不敢侵擾宋境。
神宗對西夏用兵,卻很不順利。元豐五年(1082年),神宗在銀、夏交界修筑永樂城來屯軍,想要困住興州的西夏軍。不料西夏出動了30多萬大軍圍城,永樂城失陷,宋軍將校傷亡200多人,損失民夫工匠20多萬。戰報傳至汴京,神宗臨朝慟哭。他從此也失去了斗志,繼續維持著原來對西夏的納貢和議。神宗對西夏用兵失敗,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此后他的身體就越來越差了。元豐八年(1085年)三月,38歲的神宗就英年早逝了。他10歲的兒子趙煦繼位,即宋哲宗。神宗死后,葬于河南永裕陵,謚號“圣孝皇帝”,廟號“神宗”。神宗在位18年,他有心改革,想把大宋變成盛世強國,卻最終力不從心,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他死后不久,母親高太后就徹底廢除了新法,毀掉了他傾注一生的心血。宋朝從此也日益衰落下去了。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源自網絡,由用戶上傳,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站不存儲mp3等牽扯版權的文件,文字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本文地址:http://www.jstoo.cn/lishi/13433.html